《我不是药神》幕后高:如果每次都失败谁敢投资

时代周报 2018-07-10 05:15:21

[摘要] 《我不是药神》出品主控方的欢喜传媒(港股01003),也在影视界内初露锋芒,接连4个交易日暴涨,最高涨幅达到34.08%。

上映5天,15亿元的票房,电影《我不是药神》意外成为爆款的同时,火了徐峥、王传君等一众演员,火了导演文牧野、宁浩等一众幕后主创,也让这部爆款影片背后的资本操盘大佬浮出水面—他就是欢喜传媒(01003)董事会主席董平。

无论是在影视行业,或是资本市场,今年57岁的董平已经习惯了成功。这位曾经投资过《卧虎藏龙》《有话好好说》《鬼子来了》《让子弹飞》《荆轲刺秦王》等一系列著名影片的“民营影视大佬”,还有一个称号“传媒股壳王”。

而董平曾担任三家上市影视公司的掌门人,三次借壳上市两次全身而退的经历,更是为他的职业生涯添上神奇的一笔。

先是2005年,香港上市公司友利控股收购董平旗下保利华亿50%的股份,2008年董平对外转让17亿股股份,成功变现2.21亿港元退出。其后在2009年,董平将影视业务转入香港上市公司上联水泥,并将其改名为文化中国,5年后以62亿的高价把60%的股份转让给阿里巴巴,文化中国也变成了如今的阿里影业(港股01060)。

第三次的借壳上市则是欢喜传媒,2015年董平联手明星导演宁浩、徐峥“组局”认购港股21控股的股份,而后21控股正式更名为欢喜传媒。

一直以来,外界对于董平的资本运作手法颇为好奇。“‘资本投资高手’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你把文化做好了,资本自然会对你情有独钟,当你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口碑,资本追着你跑,你就是高手了。如果我每次都失败,谁敢投资我?”董平直面时代周报记者的提问。

对于是否在项目中处于核心角色的问题,董平回答:“这不太准确,但是起码我会推进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对好的项目敏感度还是有的。”

《我不是药神》资本局

很少有人能在一开始预料到《我不是药神》(以下简称《药神》)现在的成功。因为,在动辄投入上10亿元制作费用的当下电影市场,《药神》只能称为“小制作”。

北京文化是《药神》的投资方之一,其董秘陈晨曾直言,“实际上影片只要票房达到3亿元,所有投资方就差不多能回本”。

而现在,《药神》已经成为了所有投资方的一场意外的资本盛宴,那么究竟谁能在这场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欢喜传媒董事会主席董平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欢喜传媒对该影片的投资占比约为20%,是第二大投资方,第一大投资方是宁浩旗下的坏猴子影业,投资比例约为25%。

而北京文化方面日前也回应媒体表示,《药神》整体制作成本不超过1亿元,公司出资1500万元。以此计算,北京文化对该影片的投资比例约为15%。

此外,根据北京文化3月24日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还另行垫付了不高于6000万元的影片宣发预算。这意味着,北京文化拥有出品和发行两部分的影片收益,包括6000万元垫付宣发费和1500万元投资成本。不过,因保底《战狼2》一战成名的北京文化,此次并没有对《药神》采取保底发行的模式。

“保底的模式有利有弊,一般来说保底发行是为了资金回笼,投入到后续其他的项目,但是对于爆款的小成本电影,如果采取保底发行的方式其实是对于制作方的收益不利。”董平说道。

在这场资本局中,聚合影联担任影片联合发行的角色,此前正是北京文化联合聚合影联以8亿票房保底《战狼2》,2016年北京文化还尝试收购聚合影联,不过以失败告终。

除了欢喜传媒、北京文化、唐德影视三家上市影视公司外,主出品名单上还有东阳坏猴子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花满山(上海)影业有限公司以及北京真乐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时代周报记者查阅天眼查发现,这三家公司背后的重要股东和法人正是影片的监制、制片人、编剧、主演。宁浩和徐峥这对老搭档的背后,则是两大投资团。

影片的监制宁浩是花满山影业和坏猴子影业两个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而同样作为两家影业公司法人和重要股东的王易冰,则是本次影片的制片人,也是宁浩重要的商业伙伴。影片编剧之一的韩家女,其持股97%的上海正夫影视则是花满山影视的三大股东之一。

此外,影片主演徐峥和制片人之一的刘瑞芳,都是真乐道文化的重要股东。实际上,刘瑞芳是徐峥的经纪人和合伙人,徐峥夫妇拥有真乐道文化76%的股份,其余24%在公司法人刘瑞芳手中。

“关键人物”董平

在《我不是药神》各大投资方的局中局里,董平称得上是关键人物。

尽管外界给了董平太多的标签如“中国民营电影教父”“影视股资本高手”,但董平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文化商人”,“我的目的就是将文化和资本结合”。他参与一手组建的欢喜传媒,近三年来将中国各大著名导演纳入麾下,并以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影视行业的黑马。

董平是欢喜传媒实际控制人,而徐峥、宁浩则是欢喜传媒的另外两大股东。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在欢喜传媒的股东名单里,第一大股东董平通过Newwood Investments Limited和多乐有限公司直接持股20.18%,而由宁浩和徐峥分别全资控股的泰颖和泰嵘公司同样持有15.85%的股权,并列为第二大股东。

这场合作从2015年开始,董平、宁浩和徐峥先后认购了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发行的大部分股份,随后三人“组局”加入21控股的董事会,公司原高层辞任退出,21控股正式更名为“欢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其实当初是宁浩和徐峥先找到我的,我们觉得合作起来应该会很有效,因为以前美国的梦工厂也是三位创始人这样组建起来,然后生产出很多优质的电影。”董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为了简化公司结构和节省开支,欢喜传媒从一开始并没有设置发行部门。

在董平看来,将来的影视作品和平台一定是沿着精品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思维也体现到日后的欢喜传媒发展路线上。

2015年的认购协议,把宁浩和徐峥变成了欢喜传媒的金字招牌,也奠定了此次《我不是药神》的合作基础。认购完成后,公司将得到6.77亿港元资金,其中5.2亿港元将用于制作6部电影,当中3部由导演股东完成,另有1.5亿港元用于3–4部电视剧的制作。

此后,欢喜传媒更是开启了名导演“集邮模式”,陆续以股权增发的形式“绑定”陈可辛、王家卫、顾长卫、张一白和张艺谋等多位导演,使其变成合作伙伴兼公司股东。欢喜传媒也因此被戏称“坐拥华语电影最豪华导演天团”。

对于外界的猜测和不解,董平曾回应称,“不能把锅烧开了再满世界去找米”。

与其他影视企业热衷于收购明星空壳公司不同,欢喜传媒奉行的是“导演合伙人制”,并且不签订业绩对赌协议。通常情况下,双方签订6年左右的合作协议,要求导演在这期间执导2–4部电影或剧集,欢喜传媒则享有作品的独家或优先投资权等。

而让外界更加不解的是,这些优秀的导演甚至可以撑起中国电影的半边天,为何会选择“屈居”在这家仅有三年影视运作经验的新公司?

“我觉得这是一种互相信任,因为我本人也做了20多年的电影,可能欢喜传媒更专业一些。”董平说道。

业界人士评价,董平是一个非常有艺术情结的电影操盘者,他甚至有本事把文艺片运作得不亏钱。

欢喜传媒或成最大赢家

受到前阵子“影视税务门”阴霾的笼罩,整个影视大盘股市持续低迷,《我不是药神》为暑期档电影预热,可谓给整个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在当下“打响A股市场保卫战”的呐喊声中,影视股逆市全线飘红数日。

参与影片出品发行的多家影视上市公司也备受资本市场热捧,除了欢喜传媒、北京文化,还包括阿里影业、唐德影业等。

影片主出品方以及发行方的北京文化,5天走出3个涨停外加一个5.56%的大涨。截至9日中午,自6月22日以来该股涨幅接近六成,市值增加超过40亿。阿里影业也在电影首映日大涨6.9%,唐德影视连续4个交易日蹭蹭上涨。

《我不是药神》出品主控方的欢喜传媒,也在影视界内初露锋芒,接连4个交易日暴涨,最高涨幅达到34.08%。在电影热映的前后,欢喜传媒这匹影视黑马更是捷报频传。

7月2日,欢喜传媒发布公告称,猫眼以约9.53亿港元认购欢喜传媒约4.88亿股股份,占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约17.65%,及占经扩大后股本约15%,双方达成战略合作。

认购协议写明,欢喜传媒投资出品的电影、电视剧和网剧项目,将给予猫眼投资权及独家宣发权,而猫眼也会在其网站及APP内为欢喜传媒的新媒体平台“欢喜首映”提供流量和服务入口。

从猫眼CEO 郑志昊的发言看来,欢喜传媒导演阵容资源和影视剧内容产出是猫眼以及背后的光线传媒所垂涎的。

紧接着三天后,欢喜传媒又宣布100%投资的《疯狂的外星人》,获得王宝强掌控的霍尔果斯乐开花影业有限公司28亿元的保底发行,这意味着欢喜传媒将提前锁定7亿元发行收入。董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疯狂的外星人》预计春节档上映,后续的收益分账应该是在明年。

同样是欢喜传媒签约导演的贾樟柯,其所执导的《江湖儿女》也将定档今年9月份。《后来的我们》《我不是药神》票房超预期,还有亮相戛纳电影节的《江湖儿女》,2018年迎来收获季的欢喜传媒,有可能改变连续亏损三年的局面今年扭亏为盈。

“其实我们也不太注重股价,更注重内生的建设,资本的流出流入都是正常的。欢喜传媒聚集了中国将近一半的优秀导演,我觉得未来它的想象空间会更大。”董平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热搜

董平 我不是药神 宁浩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