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丨中国这20城市,对土地财政最依赖!

乐居财经 2019-01-15 16:55:49

文 / 乐居财经 非

2018年,中国卖了多少地?据统计,仅300城卖地收入就高达4.17万亿元,全国卖地总收入估计高达5.5万亿元以上。这一数字相当于全国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总和。

2018年土地市场先热后冷,上半年溢价率不断攀升,下半年土地流拍之声不绝于耳。尽管如此,多个一二线城市卖地收入仍然创出新高。这一年,共有7个城市土地出让金破千亿,而绝大多数二线城市每年的税收收入还不到1000亿元。

卖地换来收入,支撑城市扩张,这是过去20年土地财政的根本逻辑。据机构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排行》,杭州、佛山、南京成为近三年对土地财政依赖度最高的三个城市。

2018年,杭州卖地收入高达2442.9亿元,不仅成为全国唯一破2000亿元的城市,而且一路超过北上广深,成为2018年全国卖地之王。

依赖度前十名中,还出现了广州、武汉、郑州等全国卖地大户。

“土地财政”的起源,目前国内的普遍认识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压缩了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成比例,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财力不足,而土地收益划归地方奠定了地方政府走向依赖“土地财政”的基础。

此前, “土地财政”模式使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完成了城市的原始资本积累,以此推动城市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2010年以来,“土地财政”的负面效应主要在于其已经逐渐成为导致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地方债务的潜在风险来源。高房价推高人力成本上升的同时也推动了投机行为,对实体产业产生挤出效应,并损害社会公平、固化贫富差距;高库存和高债务则暗含系统性金融风险,以上都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潜在隐患。

业内认为,随着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加码,2018年土地市场已出现明显降温,卖地收入回落的风险不断加大。政府债务的主要偿还来源就是土地出让收入,若未来土地出让收益出现下滑,地方政府将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同时,地价上涨带来的一系列成本上升将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不利于城市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