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策略:短期大盘指数跑赢概率大 成长股是最好选择

金融界网站 2019-06-16 20:37:34

核心结论:

(1)2010年以来我国稳增长的政策周期有三轮,分别是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和2018年7月至今。

(2)稳增长加码之后市场短期涨多跌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涨概率降低,风格上短期大盘指数如上证50、沪深300跑赢的概率较大,中期小盘指数跑赢的概率开始变大。

(3)行业选择:短期成长股是最好的选择,在稳增长政策的高潮期,周期板块超额收益较为突出,中期的配置可关注成长、消费等行业。

摘要

1、2010年以来我国大致有三轮稳增长的周期,每轮稳增长周期中的稳增长政策具备一定规律性。2010年以来我国稳增长的政策周期有三轮,分别是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和2018年7月至今。稳增长的政策均经历从提出到加码、再到高潮、直至经济企稳后逐渐淡出的过程。

2、2011-2012年稳增长大约有5次发力期,市场在短期涨多跌少,周期和成长类行业占优,中期市场转跌的概率较大,配置上成长类行业和逆周期行业表现较好。2011年三季度经济开始下滑,2012年经济增速保8失败,在此阶段,稳增长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基调,政策约有5次发力期,政策发力的一周内,市场大多上涨,伴随着结构性机会,行业层面,在稳增长政策的前期和后期成长股表现较好,而在稳增长政策的密集发力期,周期板块超额收益较为突出;一月内,市场转跌的概率较大,原因在于经济一直未企稳,配置上可关注成长类行业和逆周期行业。

3、2014-2016年稳增长大约有5次发力期,市场在稳增长政策的前期和中后期差别明显,行业层面,普涨和普跌的现象突出。2014年Q1至2016年Q1两年间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制造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两驾马车明显减速,消费也逐步换挡下行,GDP在这一阶段破7换挡至6,在此阶段,稳增长再次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基调,政策约有5次发力期。稳增长政策前期市场的低迷和中后期市场的疯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总体而言,市场在稳增长政策前期普跌,表现较好的行业为有色、钢铁、军工、汽车,在稳增长中后期市场大幅上涨,各行业普涨,非银表现尤其突出。

4、2018年7月至今的稳增长大约有3次发力期,市场不论在短期还是中期上涨概率较大,成长类行业占优,配置角度还可关注金融与消费。去年三季度经济确认下滑等因素,2018年7月以来稳增长成为政策的主要基调,政策约有3次发力期,政策发力的一周内,市场全部上涨,结构性机会出现在成长类行业,原因在于风险偏好的修复;一月内,市场继续上涨的概率较大,配置上可关注成长、金融和消费类行业

5、稳增长再度加码的迹象显现。具体而言,5月统计局重提六稳,各部委出台鼓励投资、稳就业、促进消费等政策,专项债新规助力基建加码,后续可关注稳增长加码后的投资机会。具体而言,从市场表现来看,稳增长加码之后上证指数短期涨多跌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涨概率降低;从风格上来看,短期大盘指数如上证50、沪深300跑赢的概率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风险偏好的逐渐修复,小盘指数跑赢的概率开始变大;从行业选择来看,短期来看成长股是最好的选择,而在稳增长政策的高潮期,周期板块超额收益较为突出,而如果从中期的配置角度可关注成长、消费等行业。

正文

1 稳增长加码后市场及行业表现

1.1 2011-2012 年稳增长

2011-2012年稳增长大约有5次发力期,市场在短期涨多跌少,周期和成长类行业占优,中期市场转跌的概率较大,配置上成长类行业和逆周期行业表现较好。2011年三季度经济开始下滑,2012年经济增速保8失败,在此阶段,稳增长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基调,政策约有5次发力期,分别是2011年10月25日温总理天津调研强调政策预调微调、2011年12月3日-5日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密集强调稳增长扩内需、2012年5月20日温总理在湖北考察并召开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12年7月31日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增长、扩内需和2012年12月4日政治局会议强调扩大内需、促进投资增长。选取稳增长举措出台后的一周和一月内市场和行业表现,一周内,市场大多上涨,伴随着结构性机会,行业层面,在稳增长政策的前期和后期成长股表现较好,而在稳增长政策的密集发力期,周期板块超额收益较为突出;一月内,市场转跌的概率较大,原因在于经济一直未企稳,配置上可关注成长类行业和逆周期行业。

稳增长第一次发力期:2011年10月25日温家宝总理天津调研强调“适当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2011年三季度经济增速跌破10%加速下行,温家宝总理于2011年10月25日天津调研时强调“适当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稳增长政策拉开序幕,一周内上证指数上涨4.1%,行业层面,表现较好的行业中成长类行业居多、如传媒、计算机等;一个月内上证指数涨幅收窄,上涨1.04%,行业层面仍然是成长类行业领涨。

稳增长第二次发力期:2011年12月3日-5日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密集强调稳增长扩内需。2011年四季度经济数据依然快速下滑,2011年11月30日央行首度降准,12月3日,政治局会议强调预调微调和扩大内需,4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增长定为第一任务,稳增长进入了第二次发力期。此后,稳增长政策从多个方面加码。市场表现方面,一周内上证指数下跌1.9%,行业层面,较为抗跌的行业主要是金融地产;一个月内上证指数跌幅扩大至6.8%,较为抗跌的行业除了金融地产之外,还集中在逆周期行业上如家用电器、公用事业等。

稳增长第三次发力期:2012年5月20日温总理在湖北考察并召开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12年4月份经济数据全面放缓,二季度GDP继续下滑。温家宝总理于5月20日在武汉召开六省会议,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此后,稳增长政策从多个方面加码。货币政策方面,于6月初和7月初分别进行了两次降息,各部门政策密集出台,例如发改委加大对事关全局、带动作用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力度等。市场表现方面,一周内上证指数下跌0.5%,行业层面,周期股表现突出,建筑材料、建筑装饰、房地产、机械设备、采掘等行业表现较好;一个月内上证指数下跌1.2%,表现较好的行业除了部分周期行业之外,增加了逆周期的行业如医药生物、公用事业等。

稳增长第四次发力期:2012年7月31日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增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GDP增速在2012年二季度破8之后仍有继续向下的态势,7月底新一轮稳增长发力期到来。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并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7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稳增长、扩内需”。一周内上证指数上涨2.1%,行业层面,成长股表现较好,计算机、传媒、电子涨幅居前;一个月内上证指数下跌2.7%,表现较好的行业仍是成长类行业居多。

稳增长第五次发力期:2012年12月4日政治局会议强调“扩大内需,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2012年三季度经济增速触底,稳增长政策在12月份之后逐步退出,12月4日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扩大内需,促进投资增长”。一周内上证指数上涨6.3%,行业层面呈现普涨的格局;一个月内上证指数进一步上涨,大幅上涨15.8%,行业层面亦是普涨的表现。

1.2 2014-2016 年稳增长

2014-2016年稳增长大约有5次发力期,市场在稳增长政策的前期和中后期差别明显,行业层面,普涨和普跌的现象突出。2014年Q1至2016年Q1两年间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制造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两驾马车明显减速,消费也逐步换挡下行,GDP在这一阶段破7换挡至6,在此阶段,稳增长再次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基调,政策约有5次发力期,分别是2014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判断的基调出现变化、2014年6月16日再次定向降准、2014年11月30日首次降息,2015年8月5日专项建设债出台为基建稳增长加码、2016年3月1日再次降准。稳增长政策前期市场的低迷和中后期市场的疯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总体而言,市场在稳增长政策前期普跌,表现较好的行业为有色、钢铁、军工、汽车,在稳增长中后期市场大幅上涨,各行业普涨,非银表现尤其突出。

稳增长第一次发力期:2014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研判基调有所转变。2014年初经济重新开始下行,2014年4月16日国常会提出定向降准,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判断的基调出现变化,认识到当前经济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压力,提出要稳增长,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此次稳增长发力的一周和一个月内,大盘和行业普跌,周期和成长类行业表现较好。周度方面,上证综指下跌1.49%,行业普跌;月度方面,上证综指跌1.09%,跌幅有所缩小,采掘、有色金属和计算机行业小幅上涨。

稳增长第二次发力期:2014年6月16日再次定向降准。4月的定向降准没能遏制经济的下滑,6月16日再次定向降准。7月29日的政治局会议提出我国发展必须保持一定速度,不然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并要求要发挥好财政金融资源效力,积极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努力扩大是消费需求、努力稳定对外。此次稳增长发力的一周内上证综指跌2.24%,行业普跌;一月内跌幅缩小,跌0.17%,行业涨跌互现,周期和成长类行业表现较好,钢铁、有色、电气设备和国防军工领涨。

稳增长第三次发力期:2014年11月30日首次降息。2014年三季度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现有的政策力度难以扭转经济的下滑,央行由此在11月启动降息。随后于2015年上半年两次降准,两次降息。此次稳增长发力的一周和一个月内大金融板块表现出众。周度方面,市场普遍上涨,上证综指上涨9.5%;月度方面,上证综指上涨18%,大金融和基建类周期板块领涨,行业涨跌互现,非银金融、建筑装饰、银行表现出色。

稳增长第四次发力期:2015年8月5日专项建设债的出世为基建稳增长加码。为加强基建在逆周期调节中的力度,国开行和农发行于2015年8月开始向邮储银行等特定对象发行专项建设债,将筹集资金用于设立专项建设基金,作为资本金投入到重大基建项目中。由于专项建设债由政策性银行发行且有央行贴息90%,因而不走财政预算且成本低廉,有效地撬动了市场资本,成为基建稳增长的利器。2015.08到2016.06是专项建设债的快速发展时期,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在此期间提高了1.52个百分点。稳增长发力一周内上证综指上涨3.45%,行业层面,消费类行业表现好的居多,如纺织服饰、商业等;一个月内上证综指跌15.88%,行业普跌。

稳增长第五次发力期:2016年3月1日降准后本轮稳增长逐渐退出。消费和房地产在此时均已企稳,但受外需疲弱影响,制造业投资仍处于下行区间。2016年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被确立为中央经济工作主线,周期性行业受去产能影响,行业集中度得到提升,工业企业去库存接近尾声,连续多月同比负增长的PPI也在2016年初企稳回暖,受内需企稳带动,制造业投资在8月回升。此次稳增长发力的一周和一个月内,大盘指数和行业普遍上涨。周度方面,上证综指上涨7.94%,周期性板块如有色金属、钢铁、建筑装饰、建筑材料涨幅靠前;月度方面,上证综指上涨11.96%,成长板块如电气设备、国防军工、计算机等行业表现出众。

1.3 2018-2019年稳增长

2018年7月至今的稳增长大约有3次发力期,市场不论在短期还是中期上涨概率较大,成长类行业占优,配置角度还可关注金融与消费。去年三季度经济确认下滑等因素,2018年7月以来稳增长成为政策的主要基调,政策约有3次发力期,分别是2018年7月的定向降准、理财新规落地和政治局会议六稳,10月的定向降准、民企纾困和2019年1月的全面降准。选取稳增长举措出台后的一周和一月内市场和行业表现,一周内,市场全部上涨,结构性机会出现在成长类行业,原因在于风险偏好的修复;一月内,市场继续上涨的概率较大,配置上可关注成长、金融和消费类行业。

稳增长第一次发力期:2018年7月的定向降准、理财新规落地和政治局会议提出六稳。2018年7月5日央行年内第三次定向降准实施,7月20日理财新规落地,随后的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稳,稳增长政策拉开序幕,一周内上证指数上涨0.7%,行业层面,表现较好的行业集中在金融行业;一个月内上证指数转为下跌0.7%,行业层面成长类行业如计算机、通信表现较好。

稳增长第二次发力期:2018年10月的定向降准、民企纾困。2018年三季度经济增长确认下行,10月7日央行年内第四次定向降准,10月19日副总理、一行两会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将采取一些列措施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一周内上证指数上涨4.7%,行业层面,表现较好的行业集中在金融地产行业;一个月内上证指数进一步上涨7.75%,行业层面仍然是成长类行业如计算机、传媒、通信占优。

稳增长第三次发力期:2019年1月全面降准。2018年四季度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年底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给出稳增长的明确信号、如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2019年1月4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一周内上证指数上涨2.9%,成长类行业如计算机、通信、电气设备涨幅居前;一个月内上证指数进一步上涨6.2%,行业层面上外资主导的金融消费涨幅居前,家电、食品饮料、非银、银行表现较好。

1.4 稳增长加码,目前可以关注的行业

稳增长再度加码。从经济数据来看,5月经济数据均不同程度回落,稳增长再度加码的迹象显现。具体而言,5月统计局重提六稳,各部委出台鼓励投资、稳就业、促进消费等政策,专项债新规助力基建加码,后续可关注稳增长加码后的投资机会。具体而言,从市场表现来看,稳增长加码之后上证指数短期涨多跌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涨概率降低;从风格上来看,短期大盘指数如上证50、沪深300跑赢的概率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风险偏好的逐渐修复,小盘指数跑赢的概率开始变大;从行业选择来看,短期来看成长股是最好的选择,而在稳增长政策的高潮期,周期板块超额收益较为突出,而如果从中期的配置角度可关注成长、消费等行业。

2 三因素关键变化跟踪及首选行业

长层面,5月经济如期回落,工业、投资下行,消费因假期错位因素回升;流动性层面,6月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国内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空间有所加大;政策层面重点关注稳增长政策加码以及科创板预热。

2.1 经济、流动性、风险偏好三因素跟踪的关键变化

5月经济如期回落。从最新公布的5月经济数据来看,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发电量同比回落最为明显,汽车产量大幅下降。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6%,较1-4月回落0.5个百分点,分项来看,基建投资较1-4月回落0.4个百分点,涉及到中央投资的铁路投资保持较好增速,其它分项均不同程度下滑;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均继续回落,土地成交对地产投资的支撑作用逐步减弱,出口对制造业投资的负反馈作用逐步体现,后续投资仍需依赖中央主导的基建投资。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6%,较上月回升1.4个百分点,五一小长假休假时间的错位是导致4、5月消费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总体而言,经济如期回落,逆周期对冲政策有望加码。

6月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央行于6月14日增加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常备借贷便利额度1000亿元,加强对中小银行流动性支持,而本次将同业存单纳入抵押品范围,一定程度上能稳定市场预期,结合6月10日央行为部分中小银行发行同业存单提供信用增信,6月份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在美联储9月份降息的概率超过95%,年内有望降息两次的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空间将有所加大。具体而言,降准将成为常备政策工具,节奏和力度将视情况而定。降息的可能性存在但偏低,9月份之前的选择依然是引导一般贷款利率下行、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今年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仍会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融资成本再下降1个百分点”来进行,中长期来看尤其要缓解中小微民企融资难的问题。

政策角度重点关注稳增长加码、科创板预热等。5月份经济继续下滑,经济增速下滑的力度将会更大,在外部冲击的影响下,逆周期对冲政策需要加码,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撬动基建投资是一个开始,地方对于基建的态度仍受到隐性债务的约束,倾向于争取中央的资金支持,但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相对有限,后续如何调动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是关键,地方政府专项债可能加速加量发行。产业政策进一步落实,尤其会体现在对经济拉动作用较大的可选消费领域、如汽车、家电等。此外近期稳就业政策频繁出台,一方面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为出口部门就业形势恶化未雨绸缪,后续关注稳就业措施的继续出台。6月13日上午,科创板正式宣布开板,预计在两个月之内将看到首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关注科创相关行业的估值提振效应。

2.2 六月行业配置:首选通信、电气设备、食品饮料

行业配置的主要思路:总体而言,进入6月份有望迎来反弹契机,反弹持续性需取决于经济增长的回落程度。行业配置上关注两个维度,一是国内政策的对冲方向,主要是基建+消费相关的,如新基建领域的通信、电气设备,消费领域的汽车、家电等;二是自主可控领域和硬科技,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如通信、计算机、电子等。6月份超配通信、电气设备、食品饮料。

通信

标的: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移为通信、光迅科技、海格通信等

支撑因素之一:商誉减值挖坑后,业绩改善幅度大、确定性强,且盈利质量出现显著回升。2018年通信行业景气极度低迷,尤其是Q4季度业绩出现深坑,但进入2019后,业绩反转,1季度盈利增速超11倍,盈利质量同时出现显著提升,毛利率从4季度的25.3%提升至26.8%,ROE转负为正,从-1.37%提升至1.38%。行业景气提升带动业绩改善持续性较为确定。

支撑因素之二:估值水平低于近10年中枢,高增长低估值特征明显。目前,通信行业PE估值仅41.3倍,仍低于近10年平均水平45.4倍。通信行业的高增长(1季度改善幅度巨大,仅次于传媒)、低估值(低于中枢)特征明显,仍具备很好的配置价值。

支撑因素之三:5G商用进程加速、新基建建设正在快速推进。5G和新基建成为通信行业贯穿全年的发展主线,目前5G应用正在逐渐落地,更多的5G生产和服务规模正在不断扩大,5G广泛的商用前景逐步被开发,给通信行业带来一段长久的红利期。

电气设备

标的:隆基股份、阳光电源、通威股份、金风科技、中材科技等

支撑因素之一:风电、光伏等政策落地,行业景气度有望继续提升。其一,发改委、能源局修订《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出台,有利于深入推进输配电价格改革和电力市场化,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降本增效。其二,能源局发布《关于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补贴政策确认、落地。

支撑因素之二:估值低,目前仅在近10年的20%分位水平,提升空间巨大。目前,电气设备行业的整体估值仅32.3倍,处于近10年估值水平的20%分位上,具备较强的安全边际。

支撑因素之三:下半年需求逐渐打开,业绩有望超预期,戴维斯双击可期。随着政策措施的落地,平价项目先行启动,竞价项目后续跟随,下半年需求将逐渐被打开,开启新一轮装机周期,有望带动业绩超预期。此外,目前低估值背景下,政策催动需求爆发,戴维斯双击可期。

食品饮料

标的:贵州茅台、五粮液、口子窖、古井贡酒、涪陵榨菜、海天味业、恒顺醋业、中炬高新等

支撑因素之一:业绩高增长,盈利质量提升,行业受关注度高。食品饮料行业2019Q1季度盈利增速23.74%,实现在去年1季度高基数基础上的继续高增长,盈利质量显著提升,尤其是一二线龙头企业增速明显高于行业,带动能力强。再者,行业受关注度很高,景气度有望持续,茅台股东大会参会人数创新高,平价茅台广受欢迎。

支撑因素之二:估值水平尚在合理区间,子板块估值都低于近10年中枢。目前食品饮料行业整体估值28.9倍,饮料制造和食品加工子板块估值分别为28.65、29.52倍,都低于近10年中枢,尚在合理区间。

支撑因素之三:受益国际长期资本流入以及温和通胀上行。MSCI、标普体系、富时罗素体系中A股的权重都正处于提升过程中,这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趋势,而以食品饮料为首的消费类行业深受外资青睐,外资有望加大配置。再者,目前正处于通胀的温和上行阶段,食品饮料尤其是食品加工子板块有望因此受益。

风险提示:外围市场大幅下跌、经济超预期下行、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等。

热搜

短期大盘 估值水平 成长股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