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投策略:市场面临回调的风险 低估值板块相对占优

金融界网站 2019-11-24 20:03:46

一、引言:把握周期性价比,布局制造新未来

我们在11月第3周周报《转向逆周期调节下的低估值》中明确提出在2019年11-12月,中国经济将从短期滞涨逐步向短期衰退过渡。在这种环境下,市场通常都会面临着回调的风险,低估值的板块将相对占优。从11月第3周市场表现来看,主要指数均小幅震荡下跌,但高估值的电子、医药、白酒等行业大幅度下跌,低估值的钢铁、煤炭、电力等行业表现相对优异,印证了我们的判断。当前市场在低迷状态下,寻找新方向就成为关键。

(一)经济运行分析

从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前期猪肉价格推动的CPI价格上涨在供给增加的情况下回落了约10%,假定其他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我们预期11月同期CPI大约在3.9%左右。从产出水平来看,经济普查上调了2018年名义GDP约2.1%,我们估算2018年GDP修正之后大约增速为6.7%。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完成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最低GDP增速为5.9%,比预期的6.1%低0.2%。2020年稳增长的压力相对减轻。从债务水平来看,2020年政府债务到期规模大约为3.7万亿,通过债务置换来实现风险分散是重要的目标。展望2020年的“防风险、稳增长和控制通胀”的三大目标来看,债务置换控制风险是首要任务。在这种环境下,降低长期利率有助于经济增长,降低置换债务成本,提升风险容忍度能够平稳的过渡到2020年。这也符合我们在《从信用宽松到长期牛市形成》的推断过程。长端利率下降是资本市场核心的主线。

(二)政策展望

2019年11-12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仍然在密集出台,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财政政策来看,减税降费将继续降低成本,大力推进实际贷款利率下降是金融工作的重要内容。银保监会对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范围进行了规范。2020年资管新规整改就全面完成,完善信息披露,强化监管,从打破刚兑到明确资产管理属性,这是监管的重要思路。我们认为资产管理行业将持续壮大发展。

2019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将对2020年工作进行部署,这也是决定资本市场全年主线的核心。从当前政策跟踪的情况来看,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开放依然是经济主线。我们预期:发展高质量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继续扩大开放、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将是重点内容。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高端制造、5G通信等相关的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关注创业板改革的相关内容。

(三)投资策略:把握周期性价比,布局高端制造

在经济运行相对稳定,利率逐步下行的环境下,市场将结束当前回调的状态,重新开始小幅缓慢的上涨。经济结构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成为市场运动的关键。从性价比角度来看,低估值、高分红的传统周期行业龙头公司(宝钢、神华、中国建筑等)仍然值得投资者配置。从产业升级来看,5G+工业互联网是布局2020年的核心方向,除了电子、计算机等科技行业外,我们开始推荐中游的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行业景气逐步改善的机器人、AI、ARVR等行业。

二、经济形势:降成本扩信用,稳增长靠基建

2.1 三大需求看稳增长的重要性

消费主导,投资低位,净出口支撑,稳增长重要性提升。从三季度三大需求对GDP的拉动贡献来看,2019年以来消费对于GDP的拉动持续下滑,三季度对GDP拉动为3.75%,但仍然是GDP中最重要的拉动部分。在政策调控房地产主基调不松动的情形下,房地产投资高位持续下滑,尽管其本身韧性足,下滑幅度有限,但同时也削弱了其他相关产业链的投资需求。目前制造业投资增速始终在底部徘徊,我们之前的报告也提到中国目前正在从高速发展阶段过渡到高质量发展,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证,因此政治局会议也明确指出稳制造业投资的重要性。2018年以来,中美外贸摩擦升级反复,但中国出口保持韧性。我们在之前的报告分析表明在税落实之前中国对美出口存在抢跑现象,同时中国出口存在国别转移、出口结构调整,外贸摩擦整体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幅度有限。叠加内需疲弱,进口的下滑,2019年以来净出口对GDP的累计拉动维持在较高水平,和投资拉动水平基本持平。后续随着中美关系缓和,3000亿清单商品逐步排除,前期2500亿商品的影响逐步减轻,净出口对于增长的拉动大概率将维持在现有水平,是支撑增长的重要因素。10月消费名义增速超预期回落0.6个百分点至7.2%,但影响因素多元,汽车消费拖累、购物节导致消费延后等,从第四季度整体来看,消费将保持韧性,对于增长的拉动贡献也将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从三大需求的整体情况来看,在中美关系不再进一步恶化的前提下,投资稳中有进是稳增长的当务之急。从投资分项来看,在内外需求受限,通胀制约下,企业盈利预期不佳,制造业投资短期仍将维持低位;房地产投资在严调控下增速难有提升;因此短期稳增长的重任将落实到基建发力。2019年下半年以来,专项债等一系列政策已经逐步出台,后续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加码,基建投资增速将提升。

2.2 降成本扩信用,政策积极引导

央行强化逆周期调节,积极引导实际贷款利率下行。11月5日、18日央行分别下调1年期MLF利率、7天期逆回购利率5bp,11月20日,11月LPR报价显示1年期和5年期以上报价较10月分别下调5bp至4.15%和4.80%。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加强逆周期调节,通过下调政策利率继续引导市场利率和LPR利率下行,LPR也跟随MLF下调5BP。然而信贷的实际利率是金融机构参考LPR利率制定,若要切实降低实际贷款利率,达到增加信贷投放的目的,至少还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1)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推动金融机构转变贷款定价惯性思维,真正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2)继续推进资本补充工作,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偏松态势,在积极引导LPR利率下调的同时,央行也将通过MPA考核等方式进一步完善LPR机制,疏通参考利率到实际贷款利率传导,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货币政策制约减轻,宽货币和宽信用联动。前期随着猪价推升CPI大幅上涨至3.8%,通胀预期逐步扩散,市场对于后续CPI的高点预期达成一致。为了防止通胀预期进一步扩散,央行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稳定预期,另一方面也是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要求。但从节奏和幅度来看,货币政策考量因素较多,目前还是以谨慎为主,通胀攀升当然也是考量因素之一。根据我们行业景气观察,进入11月以来,猪价出现了大幅度的回落,而且降幅在持续扩大,前期市场对于通胀预期基本打满,后续将逐步得到缓释,货币政策将有进一步扩大空间,完善LPR报价机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真正参考LPR进行贷款定价,加强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从而达到宽货币和宽信用的联动效果。

三、流动性环境:政策利率全面下调,关注MSCI纳入生效

3.1 政策利率全面下调,带动短端利率宽松

进入11月,7天逆回购、MLF与LPR报价均下降5个基点,政策利率全面下行。11月18日,央行下调7天OMO利率5个基点。这是自2018年3月以来首次调整逆回购利率,也是2015年10月以来首次下调逆回购利率。前一次下行周期与上行周期分别历时3年以及4年零1个月。上周央行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逆周期调节,认为当前不具备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从政策取向看,稳增长是此前较控制物价更重要的任务。从效果看,本次下调5个基点的影响有限,但从信号层面,本次OMO利率下调是未来降息周期开启的强烈信号。

受政策利率下调影响,货币市场资金面显著宽松,短端利率下行显著,长端利率小幅下行。截至本周五,DR007、SHIBOR-7天与GC007分别收报2.42%、2.54%与2.81%,周度环比下行28BP、20BP与13BP。当前DR007利率显著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但总体仍围绕7天逆回购利率波动。而市场长端利率总体保持稳定,10年期国债收益率、10年国开收益率分别收报3.17%与3.55%,周度环比下行3BP与2BP。从国债收益率期限结构看,短端利率随政策利率下调快显著下行,长端利率跟随短端小幅下行。

3.2 关注MSCI生效扰动,聚焦扩大纳入审议

11月8日,MSCI宣布,A股大盘股纳入比例由15%提升至20%,中盘股也将以20%的比例首次纳入。这是MSCI继今年5月、8月顺利完成两次扩容后,年内第三次扩容,也是今年以来最大幅度的扩容。此次扩容将于11月26日收盘后正式生效。在指数扩容与人民币汇率走强双重利好下,最近3个月外资持续流入近1400亿。外资流入速度持续放缓,本周净流入9.5亿,周度环比减少8.4亿,保持连续14周净流入的记录。MSCI纳入在下周二收盘后生效,根据我们静态测算,纳入带来的被动资金月516亿,参照前两次纳入经验,纳入生效当天尾盘将有较大扰动。

复盘历次纳入,生效日当天尾盘博弈剧烈。5月28日,MSCI生效当天,北向资金在收盘前大幅集中流入。14时59分,北向资金一度净流入高达117亿元。受尾盘北向资金大幅流入带动,上证综指收盘前扭头向上,三大股指齐齐收涨。5月那种尾盘买入的策略,造成了交易拥堵,所以8月那次纳入部分被动指数基金盘中就陆续建仓。8月纳入非但没有出现上次那种尾盘大幅拉涨,反而因为主动资金卖盘集中,部分个股明显收跌。本次纳入生效前,汇率小幅走强,两市交投清淡,加上被动资金带动量更大,预计尾盘冲击明显。

11月纳入因子扩大到20%后,MSCI在今年年初制定的三步扩大纳入进程即宣告完成,市场高度关注未来MSCI是否进一步扩大纳入。复盘海外经验,韩国和中国台湾从开始被纳入到完全纳入分别历时6年半和9年。韩国1992年1月首次被纳入,纳入因子为20%,1996年9月,纳入因子从20%提升到50%。1998年6月,为接受IMF援助,韩国被迫推进外汇自由化,同年9月MSCI完全纳入韩国股市。中国台湾在1996年9月被首次纳入,纳入因子为50%,随后在放松资本关注和避险性期货交易放开后,纳入因子在2000年6月被提升至65%。外汇自由化政策出台后,纳入因子在2000年12月提升至80%。2003年,在取消进外机构投资额度和汇入期限后,MSCI完全纳入中国台湾股市。依据此前MSCI咨询征求意见的结果,目前的主要阻碍有A股对冲工具不足、股票资金结算周期短、互联互通的假期风险、逐渐向综合交易账户过渡等四方面的问题。最近推进的股指期货松绑和沪深300期权等产品,其实也是中国市场在为丰富对冲工具而作出的重要努力。若明年年初季度调整前,MSCI能就扩容向客户提出征询意见,明年才有进一步扩容的可能。

四、政策观察:降实体融资成本,助力制造业升级

4.1 坚决不搞量化宽松,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李克强在第四次“1+6”圆桌对话会上表示,2020年中国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给市场以稳定预期。货币政策上不会搞量化宽松,而是用好经济逆周期调节工具,落实好减税降费,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降低实际贷款利率水平。而同日,银保监会在对大行召开的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提高政治站位,狠抓“六稳”工作落实,强调大行在信贷方面的头雁效应,今年制造业全部贷款、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的余额均要明显高于上年。银保监会强调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实质上是鼓励银行业提升对于制造业的风险偏好。我们认为这与11月19日易纲主持召开的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的精神一致,就是希望商业银行能够在逆周期调节中发挥应有作用,不要瞻前顾后。

而商业银行主要需要从两个方面下手配合逆周期调节。其一,是推动LPR实质性下行,以使对实体经济贷款利率能够实质性下降。10月的LPR与9月的LPR在报价上没有出现任何变化,表明仅凭银行端推进贷款利率下行的阻力不小。其二,是从量上入手,增加银行信贷投放,特别是注重信贷支持的结构性,强调对于制造业的支持,而非大水漫灌。

对于明年货币政策的展望,我们认为首先在时间上划成两部分,即前后半年,前段时间谨慎中有调节,后段时间内或更为放松。从经济发展的现实上看,货币政策宽松有现实意义。PPI一路走低,虽有环比回升的迹象,但是总体上仍然反映出实体经济的低迷,这也决定企业盈利将承压。抛开需求端的问题,如果从货币政策角度只能从供给端的成本角度,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为企业的经营减压。掣肘货币政策的原因在于CPI高企,对于CPI的认识,央行和市场达成了共识,即这次CPI走高,结构性特征明显,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的拉动,不存在持续通胀的基础。但央行对通胀问题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这与之前市场所担忧一致,即害怕通货膨胀预期发散,引起普遍性的涨价。故虽曰通胀不可持续,但猪肉短缺难以短期恢复的背景下,猪价的明显回落恐怕要等到供给的跟上,在此之前CPI将一直维持在高位。但从机理机制上看,看肉畜类的结构性价格上涨无法引致全部商品价格上涨有一定依据,但是这次强调的主要是预期,这一点难以绝对判断。所以,货币当局给出了一个最为谨慎的政策思路,即相机抉择。我们的理解是在这样的担忧下,货币政策的明显宽松是不太可能的,小步慢走,静观其变是为上计。

4.2 规范保险资管,服务资本市场

11月22日,银保监会就《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暂行办法从产品当事人、产品发行设立、产品投资与管理、信息披露与报告、风险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对保险资管产品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其私募产品性质,可参与的合格投资人资质,并对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要求等做了具体化的约定。我们认为暂行办法有利于规范保险资管业务,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长线增量资金投资资本市场,建立统一的大资管业务体系和监管体系。

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内容:

(1)明确保险资管产品定位为私募产品,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

(2)产品包括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且有明确的投资范围和各类产品的资产比例下限和最低投资金额;

(3)禁止通道行为、禁止刚性兑付、禁止保险资管以产品质押融资、禁止直接投资银行信贷、禁止多层嵌套;

4.3 支持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升级

工信部近日印发了《“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其中提出到2022年将突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全力推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

为了推动512工程,国家依托已经和即将建立的国家顶级节点及二级节点,实现标识解析集成创新应用。作为工业互联网核心资源和重要基础设施,其将在未来推动工业物联网在工程机械、纺织、新材料、汽车、装备制造等行业的试点应用,助力制造业升级。

热搜

MSCI 建投 贷款定价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精彩推荐